我要是早看这书,早就「开窍」了
刚好我最近也在读《认知觉醒》,觉得自己不仅在思考能力上提升了,更有种收获到秘籍的欣喜感。
越读越感觉之前一些困住自己的「封印」在慢慢松动,这个过程非常神清气爽
《认知觉醒》的篇幅不长,只有12.7万字,架构非常清晰,分成上下两篇👇
上篇是【内观自己,摆脱焦虑】,下篇是【外观世界,借力前行】,由内到外,层层剥开。
从大脑、潜意识、元认知、专注力、学习力、行动力、情绪力这七大底层概念出发,帮助我们走出焦虑与迷茫,拥有清醒的认知、清楚的目标、清晰的路径、清爽的情绪,从而开启自我改变原动力。
就像作者在自序部分说的那样:
「我相信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,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、处于什么年龄、扮演什么角色,它都能对你有所启发。
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耐心、急于求成、极度焦虑的人,暂时缺少人生目标、过得浑浑噩噩的人,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,想掌握学习方法、提高学习成绩的人,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、主动创造成就的人……如果你位列其中,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,并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。」
阅读过程中,我基本上一直在划线,一边消化一边在心里赞叹,难怪能在「微信读书」上被誉为「神作」,干货含量超标啊。
和大家分享下我整理出来的几条干货内容呀👇
不过让理智脑变强大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,如果抱着这种想法,通常是成功不了的,不要试图用意志力去对抗本能和情绪,因为你会发现根本对抗不了,这样做只能让自己筋疲力尽。
堵不如疏,深入了解、循循善诱,把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力量为自己所用才是正确的方向。
B站上有位up主将负面情绪转害为利的具体方法论做成了科普小动画,大家也可以参考下,还是蛮有借鉴意义的👇
2.消除模糊与刻意练习
人们总是习惯在在舒适区里兜圈,重复做已经掌握的事情,对真正的困难视而不见。
优秀的人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,比如学霸们更愿意花时间明确错误,并集中精力攻克。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反而喜欢勤奋地重复已经掌握的部分,对真正的困难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希望能够搪塞过去,结果模糊点越积越多,以致无力应付。
而《刻意练习》的核心方法论就是: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,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。
模糊地带越来越小,思维也会更加清晰,这样自己能力的边界才能越来越大。
做该做的事,而不是做能做的或者简单的事。
3.刻意练习四要素
所谓天才,其实并不神秘,其本质是「正确的方法」加上大量的练习。
但绝大多数人的努力都是反复做某件事情,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来改善表现和提高水平。这种只靠重复的埋头干和「正确的方法」相去甚远。
「正确的方法」通常具有以下四个特征:
①有定义明确的目标
比如练琴时,比起「练习半小时」这种宽泛的目标,不如定成「连续弹3次不犯任何错误,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」。
目标定义越明确。注意力的感知精度才会越高,精力越集中,技能才能越精进。
②练习时极度专注
专注的真正动力不是毅力与耐力,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。
短时间内投入100%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%的精力好。
极度的专注不仅是学习的关键,也是灵感的来源。
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,前额叶皮层就会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信号,这些信息会奔向与我们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,将它们连起来。
在这种模式下,我们可能找到答案,也可能找不到答案,因为真正的答案不一定在我们意识关注的脑区。此时就需要潜意识的发散模式来帮助我们,它能够让大脑跳出原来的工作区域,让神经元随机地和不相关的区域进行连接,从而得到也许能解决问题的答案。
不过,想让潜意识工作得先彻底忘掉原来那件事。
所以变聪明的秘诀就是:先保持极度专注,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。即事前聚精会神,让意识极度投入;事后完全忘记,让意识彻底撒手。这样,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。
很多例子都表明,许多科学发现都是在当事人毫无期待,正在想别的事情的时候出现的。
所以一个好的学习模式是:在做A的时候彻底关注A,在做B的时候彻底关注B。就像李大钊说的:「要学就学个踏实,要玩就玩个痛快!」
③能获得有效的反馈
闭门造车式的练习不仅容易让人分心走神,也会让自己长期在低水平层面徘徊。
想方设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。如果条件有限,反馈也可以通过书籍影像、与他人交流或者自我反思来获取。
④始终在拉伸区练习
所以也欢迎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在评论区做补充。
也希望大家能获得启发,然后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呀。
上一篇: